在距离金茂大厦40米的地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主体建筑已露出地面6层。投资10亿美元、101层、高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将于2007年竣工,它比金茂大厦高72米,将成为浦东的新地标。
实施"4个40万"扩容运作平台
正如母亲要给成长发育期的孩子准备更宽大的衣服,面对中外金融贸易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际财团加紧入驻浦东的态势,浦东急需提供更大的办公空间和运作平台。目前,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林立着128幢高档写字楼,智能化办公面积达230万平方米,平均入住率近90%,许多楼宇已一房难求。
为此,浦东正加紧实施"4个40万"的扩容计划。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在其附近,总投资近100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新鸿基商务楼群也在加紧施工。作为陆家嘴中央商务区的配套,竹园商贸区将崛起40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主攻金融软件的陆家嘴软件园也将从眼下的8万平方米拓展到40万平方米。此外,上海船厂改造,也将为浦东迅速壮大的金融业提供新载体。
今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浦东在全国率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其中,"加快发展各类要素市场,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更高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成为试点的十项内容之一。
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要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促进机构、功能、市场进一步集聚浦东,使浦东成为国家金融改革先行先试区。
3个"最"堪与国际CBD对话
上海要建国际金融中心,重心在浦东,浦东的重心在陆家嘴。28平方公里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国家级开发区。这里聚集了证券、期货、产权、黄金、钻石等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35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5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0多家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和4000多家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已成为中国金融投资机构最密集、要素市场最完备、资本集散功能最强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堪与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东京新宿、新加坡中心区、香港中环对话的中央商务区(CBD)。陆家嘴的地下光纤环网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水准,使目前困扰海外传统CBD的金融信息化难题迎刃而解,为渐成潮流的网上金融业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外滩被誉为"远东华尔街"。如今,仅一幢88层的金茂大厦就聚集了荷兰银行、德累斯顿银行、道琼斯、中化国际等近百家中外金融、贸易和中介机构,容量和能级超过外滩,被誉为"站着的金融街"。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值在全球200多家交易所中排名第13位,交易量居亚洲第三。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然橡胶和铜期货,分别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在全球定价体系中获得"话语权"。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姚锡棠说,"眼下,智利的经济部长关注浦东的铜期货,马来西亚的经济部长关注浦东的天然橡胶期货。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把董事会放到浦东来开。"
中国金融一线市场实至名归
3年前,中国银联落户浦东,是上海迅速崛起为全国银行卡产业中心的关键。而今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落户浦东,必将成为直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力杠杆。
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咨询研究专家杨建文认为,"央行上海总部落户浦东,可谓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中国金融的决策、管理中心在北京,但一线市场在上海。"
杨建文分析,浦东开发15年来,上海打了三个漂亮的"时间差":一、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率先建立证券、期货、技术、产权、人才、航运、商品等10个要素市场。如今,这些要素市场基本集中在浦东,奠定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石。二、1996年,国务院同意在浦东进行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使浦东崛起为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及其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枢纽点。目前,落户浦东的外资银行的资产和贷款额,占到全国外资银行的半壁江山。三、浦东率先在全国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不仅为浦东新一轮发展提供动力,而且将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增强对全国和全球经济的服务和辐射功能提供支点。
央行上海总部落户陆家嘴,既是对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呼应,又是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推动。一声引来万声和。上海证券监督管理局、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移师浦东;建设银行与浦东签署银政战略合作协议,为浦东提供100亿元的金融支持,并将在浦东试行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国家开发银行在浦东推出中国首个公开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落户浦东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即将出台人民币和外汇集中管理、离岸金融业务、资金流与物流相对分离等一系列新政策……
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说,浦东开发之初就制订了"金融先行"的战略。如今,浦东已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母舰"。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金融中心建设。凭借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央行上海总部的落户、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外金融机构业务重心向浦东的转移、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有利因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将跃上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