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板块:注资或将成为投资主导
日期: 2007年09月13日        
  主持人:上海证券报 马全胜 嘉宾:航天证券高级研究员 魏成钢
  主持人:航天板块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独特群体,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水平。但从投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航天工业主要涉及哪几个领域,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嘉宾:航天工业主要包括航天器制造业、航天运载业和空间应用三大领域。其中,航天器制造业包括航天器整机和零部件的生产,主要的上市公司有火箭股份(600879)、航天电器(002025)、轴研科技(002046)、中国卫星(600118)、航天科技(000901)。空间应用可以划分为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通信三个子行业,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有航天晨光(600501)和刚上市不久的北斗星通(002151)。航天运载业目前还没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只有航天晨光涉足卫星发射基地用低温燃料加注系统的生产。

  主持人:我国航天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上市公司将迎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又将如何从中受益?

  嘉宾:“十五”期间,我国进行了24次航天发射活动,共发射包括神舟飞船在内的28颗航天器。在此基础上,“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研制近100颗空间飞行器,发射50—60颗卫星,包括通信广播卫星、地球资源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六大系列。到“十一五”末,我国将建立由60至70颗卫星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较目前投入运行的数量(36颗)翻一番。

  虽然我国航天工业走进跨越式的发展阶段,航天板块上市公司业绩也会有持续增长的机会,但基于各上市公司现有业绩和内生成长性,目前整个板块的估值水平普遍偏高。以2008年预测业绩为基础,航天板块整体市盈率约在60倍左右,高的甚至达100倍,与其他板块横向对比,显然处于高估位置。因此,现阶段并非是对航天板块进行中线投资的良好时机。短期来看,板块内部分上市公司军工资产注入可以给航天板块带来外生性成长、超市场业绩预期的策略性投资机会。

  军工资产证券化、借助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军工企业是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改革的一项手段。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防科工委等部委陆续出台的《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都体现出这一政策导向。因此,随着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推进,央企军工集团整体上市、军工板块上市公司获得资产注入都是可以预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明确存在的市场投资机会。

  主持人:航天板块资产注入有没有“时间表”?主要面临的障碍又是什么呢? 

  嘉宾:由于历史等原因,航天工业两大军工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的生产布局与组织结构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使现阶段它们对于旗下军工资产实施证券化存在一些困难。从组织结构上看,两大军工集团都是由若干研究院和生产基地构成,绝大多数资产都是由各研究院和基地直接管辖。各研究院和基地本身具有独立的人事和财务的权力,独立性很强;而集团本身只是执行一些管理、战略决策方面的职能。从生产布局来看,产品研发和生产环节是分割的。正是由于这两大特点,使得现阶段在集团层面进行跨研究院和基地的资产重组、整合的难度较大。短期内可行的资产注入都是发生在各研究院、基地和其直属上市公司之间。只有在各家央企军工集团完成集团层面的资产重组、整合之后,资本市场才可能迎来大规模军工资产证券化、军工资产注入的浪潮。无疑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消息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好友      关闭    
版权所有 © 2000-2006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0-2006 PING AN INSURANCE (GROUP) COMPANY OF CHINA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