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loading

专家点评获奖论文实录之四

2004-09-17 17:37 中国平安金融论坛

  

  叶莹:非常感谢刚才首先是许教授对我的论文点评,我确实觉得现在政策方面对于年金模式保险公司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刚才郑教授也是对我评价很高,确实我这篇文章实际上讲的是比较浅,因为我本身接触到企业年金也只不过是去年的事情,最后是刘子操老师,他提出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好象跟文章的标题没有什么联系,我想说明一点这篇文章是发表在中国保险杂志上面的,当初我投稿的时候,我的标题实际上是保险业互动在企业年金和资本市场,就是我的出发点是保险公司,然后联系到企业年金和资本市场这两块,最后编辑在改的时候,改成企业年金作为主语。

  主持人:但是你投稿的时候应该把它再改回来。

  叶莹:第二个问题我这个文章没有很深入的研究,这一点是潘总刚才提到的,我觉得应该很好的改进。

  刘子操:在社会保险实施当中,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是不是一回事。

  刘迪:我首先非常感谢郝演苏教授的点评,他说我第一个图表的数据问题我想他没看见我下面括号里面是千分之一的符号,上面是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第二个是王绪瑾教授,您在提高后面的模型可以进一步的做深入一些,我想我会在以后的研究生阶段,或者在其它的阶段进一步的研究。最后是郑伟老师提到两部分的衔接问题,我想也会以后在研究当中改进。

  寇锦玮:我们这篇文章的确是很复杂,一开始我就觉得很发愁,怎么在二十分钟把这么复杂的东西讲给大家听,最后我得出一个方法,把命题念一遍,然后解释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后来何老师给我提示,我就全都忘了。所以很抱歉。第二个就是潘老师所提的问题,其实我们这篇论文不是精算,它是一个数理模型,经济学当中应用的数理模型,里面都是微积分这样的。我当时讲到2004年那篇文章的时候,我介绍给我们的组员的时候,我们有些同学是学俄文的,他们听不懂,我讲了一个晚上,我觉得这个现象还是蛮正常的。最后还是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我们的确以后要在潜出的部分下工夫,然后培养自己的经济学的这种感觉。

  最后我想提一个问题,就是刚才叶莹同学在讲的时候,就是她提到DB和DC的混合模式,你现在这种所谓混合型是现在已经出现了新的产品把DB和DC的特点融扩进去,还是怎么样的。请解释一下。

  叶莹: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新的模式,就是结合了这两种的模式。因为现在目前是在国际商,有个国家,它新的职工和老的职工是分派的,新的职工可能是DC模式,然后老的职工他用的是DB模式,他考虑到两种职工对风险抵御能力的不同,觉得是一种趋势。在我们国家现在应该是一种趋势,应该还是不存在的。

  郝演苏:如果用数学模型,我倒是建议,因为过去几次开会,有的时候很容易在模型的推导上比较多,往往结构上注意得不够,我觉得要想达到效果,恐怕谈结论性,我用什么方法得出什么结论,这样恐怕效果会好一些。

  主持人:你要注意两种会议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一种是纯学术会议,更关注的是模型是怎么建立的,你这个变量,数据的获取是不是科学、有效,这是学者在抠这些东西,只要他的逻辑完美就OK,别人没做过,你做过,至于什么结论不重要了。但是对于平安公司设置这么一个论坛,主要是注重实践导向,即使你有一些模型和工具,也要明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重要的在于这个模型出来以后,能得出什么结论。而且听众对这个模型建立的精确不精确,不是特别感兴趣。专家评上来以后,就说明对你这个模型是认可的,重点是要在倒出什么结论,把模型快速过一遍。最后关键为什么用这个模型,和中间X和Y,以及这些方程式,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

   王绪瑾:刚才特别是北大的这篇论文,数据比较多,模型比较多。实际上这次评一等奖,就考虑到论文中也要数学,有模型。大家知道这些论文没有数学模型,是不可能的。这次南开大学的那一篇,也是考虑到用数学,用模型,看不懂,说明他的水平高。实际上巨灾保险,这两年我们国内陆续出现的此类文章不少。我觉得这个论文本身也就是看了比较多的国外的最新的文学,把它编辑成中文,如何结合中国实践,这还是下一步的事情。

  那么巨灾保险实际上是超前的,前瞻性的东西。在国外也是上世纪后期的事情,而且这个量也不大,也不是发展很迅猛。但是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所以中国什么时候要发行巨灾债券,我看还早。但我告诉大家一个信息,我听一个外资的保险经纪公司的头说他们这个公司在美国已经招了一批中国留美的博士生,专门在研究中国的巨灾债券,我相信他们公司到日本、台湾,都搞了。这种情况说明我们国内也要研究,自己的问题也要研究。我觉得像北大还有中国人大这些论文都很有价值的,要提倡。就是带有前沿性的课题,都要研究。

  现场听众问:我想就刚才叶莹同学关于企业年金的问题请教一下在座的几位教授,刚才她提到目前企业年金的推广在政策层面还遇到一定的阻力,这个阻力她解释为在目前的状况下,如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那么对本身已经有能力,它已经在基本保障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它可以做得更多,相应来讲其它的在基本保障这块不是做得很好的,它再来做,他本身没有能力做企业的年金这部分,那税收优惠他们享受不到,所以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就这一部分,我想看看几位教授对这个同学的结论,或者对她的观点怎么看。或者说另外一个问题,您认为在目前的状况下,政府对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目前政策优惠下的主要的瓶颈会是什么?

  许瑾良:企业年金涉及到具体的问题,我针对这个问题讲几句,有困难。保险公司的年金得不到税收优惠的,那对保险公司没有利益的,他仍然做原来的东西。现在税收优惠,现在扩大到东北三省,而且税收优惠的幅度也就是4%,相对国内来讲是比较少的。但是有些地方在搞,比如说上海也得到税收优惠,你保险公司搞的得不到税收优惠,社保能够得到税收优惠。社保的税收优惠已经是一百亿了,其它行业效益比较好的都参加了,积累的资金有一百亿了,我说这就是一个问题,社保部门也在做,那么它搞可以得到税收优惠,地方政府给他税收优惠,你保险搞的得不到税收优惠,这个问题要解决是很难的。我觉得好多问题,从理论上讲,很容易,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多年以前都谈到了,要税收优惠,都去谈了,但是你真正要体现到保险公司提供的年金要纳入到企业的范畴里面,就搞了好多年。保监会参加企业实行年金办法已经搞了好几年了,所以这就是困难的地方。部门跟部门之间有利益冲突,你税收要优惠,才能够试点。我觉得可能难就难在这些地方。

  主持人:感谢各位同学的演讲和参与,感谢各位教授的点评,感谢主办单位的精心准备。由于时间关系,那么本次论坛结束,希望并预祝明年的论坛更上一层楼,论坛结束。

                     


302 Found

302 Found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