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行情风波骤起 奇异现象显玄机
|
|
日期:
2007年09月12日
|
从上周开始,市场中传播出“七大利空”,行情也随此放缓前行的脚步开始拉锯震荡,许多投资者与分析人士开始预期股市将进入一个“多事之秋”。确实,建设银行IPO、打击内幕交易、再次超预期的8月份CPI数据、投资者风险教育、特别债市场化发行、“大非”减持、港股直通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足够后一阶段行情梳理一阵子的。经过有些亢奋的牛市情绪后,后一阶段的市场投资者将不得不面对一个调控化的市场新环境,并将不断探索如何在调控化市场中生存。
外围市场:
微妙与困惑同在
美联储9月18日是否会降息、次级债风波是否还会加剧、港股直通车的影响有多大等是目前A股市场的外部因素。其中,机构投资者与部分战略性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是美联储是否会降息,因为,如果美联储降息,一方面会遏制次级债危机死灰复燃,另一方面会稳定国际金融市场;进而能提振美国经济,利于我国的出口经济,也使A股能有一个较好的外围环境。反之,外围市场的形势仍很微妙。
已有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在被调查中只有45%的投资者愿意投资港股,这其中有近2/3的投资者投资于港股的资金不会超过10万元;在所有愿意投资港股的投资者中,有1/3的人只愿意投资于H股,理由是“熟悉”和相对A股的高折价。显然,内地投资者投资于港股的热情并不象人们预想的那么强烈。同时,即使“出海”的投资者,也将不得不面临一个新的困惑:相对于A股折价的H股,对比其他国际市场却是明显高估的。
内部环境:
9月行情面临波折
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强调:对抗通胀是央行的目标。股市中人都知道,通胀压力形成的基础是超额流动性,猪肉涨价只是个引子而已。因此,连续的加息和提高储备金率、特别债市场化发行、公开市场市场持续的正回购等均是收缩流动性的举措。8月份CPI数据是6.5%,再次超出人们的预期,更进一步的调控措施的出台已成为投资者新的忧虑。
与物价通胀相对应的是股票价格的泡沫化,在持续收缩流动性的同时,遏制股票价格泡沫化另外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增加供给,继北京银行IPO之后,建设银行也将赶在“10.1”假期之前完成IPO,另外还有“大非”减持、打击内幕交易等等。总之,伴随着利空累积效应的不断堆砌、“分流、收缩、供给”三大调控力度的逐步增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分贝值的再度增高,9月份起的行情将面临着波折。
市场变化:
奇异现象显玄机
随着行情变数的不断加大,市场中也出现了种种奇异现象:(1)新加坡A50指数期货的9月份合约自8月中旬起连续出现布空现象,且空方未平仓和约逐日增加至今已有20个交易日。奇怪的是,这20个交易日中大多数时间的行情是在上涨,并连续创新高。这种行情越上涨,空方越是增加空头筹码的现象似乎在预示着什么?(2)中信证券曾被视为“黄金十年”的绝佳投资品种,并且有许多参股它的上市公司从中享受到巨额的投资收益。但在这次发行价为74.91元/股的增发中,许多有优先认购权的老股东却放弃了认购。且增发完成后,中信证券的行情即步步走低,这又预示了什么?(3)在基金发行热到了摇号与按申购比例配售的形势下,近日却出现了部分基金主动暂停申购的现象。按理说,基金卖得越多,基金公司赚得越多,在“投资者申购基金———基金按契约买股票———行情被推高上涨”的行情链条中,出现批量的基金主动暂停被申购,这似乎又预示着什么?(4)某著名机构最新的投资策略报告中开出的资产配置“药方”分别是:一级市场投资、负溢价认购权证、可转债等有下跌风险保护资产。此类资产原来一直被视为“鸡肋资产”,现在开始得到机构投资者的重视,这似乎又提示着什么?
投资策略:
秋天是个收获季节
行情进入“多事之秋”,预示着后期盘势可能会曲折离奇、复杂无常、起落无序、风险莫测。行情“多事”,市场中最不能“懂事”的是普通投资者,那不如“省省心”,不去理这些“烦杂事”。关于秋天,还有一个形象比喻:是“摘果果”的收获季节,经过了2年多在股市中的辛勤劳作,就让我们收获一下吧!今年国庆假期的山山水水一定会很美丽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