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的艺术不仅在于智慧,还在于工具
2009-07-03

  理财的艺术不仅在于智慧,还在于工具

  托尔斯泰说“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套用在理财上面就成了“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理财烦恼”,这一点在理财“专家”林姐身上展露无疑。

  林姐是一家大型国企的财务人员,丈夫是企业主,两人收入不错,手上有些资产,但丈夫没时间管,林姐又不会管,管理不好,资产跑不过通货膨胀,资产在缩水。又遇金融危机,生意难做,有时难免要从家里拿钱去企业周转,一来二去,账户一塌糊涂。两口字一合计,不好好把帐好后患无穷,于是林姐接受了丈夫的“委派”,辞职做起了管家婆,一不小心成了“专家”,专门在家理财的“专家”。

  林姐虽临危受命,自知责任重大,公司几千人的账都管得有条有理,但家里资产类别多,账户多,琐琐碎碎,管起来还真要命,林姐连连叫苦,感叹没有方便的管理工具!

  林姐“专家”理财第一课:算总账

  林姐和老公都比较注重分散风险,家里开的账户着实不少。存款、保险、基金、外汇加上国债、信用卡……林林总总几十个。林姐做惯财务,对于账户清理自然是第一课。

  林姐将家里所有的卡、账户全部汇集起来,没有专业的工具就用土鳖的办法,每月将所有账户的资产全部手工登记下来,汇总出家里的整个资产负债情况。不仅如此,林姐每个月还要对着信用卡账单、保险单、水费、电费、电话费、煤气费等等杂七杂八的账单。每月支出的记账也是一项艰苦的工程。

  但是一年下来,林姐对一下子统计几十个账户的工作不寒而栗,每月的“算账日”都过的天昏地暗的,以至于老公也颇有微词,好不容易下班回家,看不到桌上美味的饭菜,只看到一个在家庭电脑前面对几十个账户焦头烂额的妻子,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林姐“专家”理财第二课:投基金

  话说林姐现在对于账户的恐惧也完全是自找的。她主导家庭投资后,家里的账户数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这缘于林姐的“基民”情结。

  2007年,大家都在喊“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林姐这时才意识到原来CPI对家里的资产有着那么大的威胁。为了跑赢CPI,刚入门做“专家理财”的林姐看到股市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也禁不住心动入市了。但林姐也知道自己对于股票一窍不通,进股市多半是个死,于是退而求其次,开始了基民生涯。

  林姐投资基金的过程像逛街,酷爱新基金,觉得一块钱一份,便宜,出什么新基金就买什么,赶投资时尚,新基金经常提供手续费优惠,哪个银行打折多就在哪个银行买,还到基金公司的直销渠道买过基金。精明的后果就是账户的增多,林姐清查自己的基金账户时,一看呆了:一共买了20支基金,分别开设了六家银行和两家基金公司的基金户。

  更可怕的事在后面,2007年10月开始股票市场开始直线向下,林姐的基金也应声下挫,林姐转而投资债市,又买入了几只“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至此,林姐的基金队伍已经壮大到了24支基金了。林姐的基金不但数量多,而且账户分散,每次清理基金账户就像脱了层皮,由于基金购买太多,懂行的朋友建议清理基金账户,留有几只不同种类的进行资产配置就可以了。但是需要打开六家银行和两家基金公司的账户进行清理,如今林姐对于基金账户仍然有心无力。

  林姐“专家”理财第三课:总结需求

  林姐在成为理财“专家”一年后,总结了一下,觉得自己理财辛苦困难,除去自己专业水准需要加强外,她深刻地认为还有以下原因:

  1. 没有可以整合所有资产的账户工具

  用惯了企业财务系统的林姐总是希望、在家庭理财时也能用快捷方面的工具协助我们管理家庭的资产和账户。这个系统可以把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整合到一起,不管是存款、还是基金外汇,还能计算出资产负债表,这样就省去了每月自己记账的痛苦,每月的账户变动也不需要自己动手调整就非常清晰明确。

  2. 不能对所有的基金进行清理

  虽然林姐在买基金时享受了手续费优惠的好处,但是后遗症也同样不少。24支基金的管理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虽在各家银行和基金公司的网上倒是能看到,但是没有整个基金的账户可以分析清理,要自己动手就得把所有账户集合起来,而且基金数据也容易统计出错。因此,林姐希望自己的所有基金投资出现在一个地方,去掉同质的、表现稍逊的基金,保留表现好的基金长期持有,这样每年的收益也不会因为账户太多、基金太多此消彼长而难以统计,相信投资收益也会改观,也就意味着家庭的理财收入会出现增长,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出于非常无序的情况。

  林姐“专家”理财第四课:寻求解决方案

  其实林姐的烦恼,我们大多数人在理财时,特别是自己动手理财的初期都经历过。

  理财是一个运用手中的财务资源实现人生梦想的过程。但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和林姐一样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财务资源和我们能使财富增长的潜力,加上对投资的一知半解,就算我们有再多的优良投资品种,没有一个整体的理财策略和账户管理,我们对自己的投资就没有一个整体的策略及效益的判断。

  理财是一们复杂的学问,也是一门持久的艺术,既需要智慧,也需要趁手的工具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现在我们有了可以轻松浏览整个家庭所有账户、让我们理财更轻松的平安一账通,为什么不去使用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