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投保车险真的划算吗
2008-07-01

  近年来,在上海等大都市里,私家车的增长速度迅猛异常。买车后,车主们自然免不了要给自己的爱车上保险,以规避车辆行驶的安全风险。于是一些精明的车主动便起了脑筋,能不能直接到外地去投保呢?

  相比较于周围城市,上海的保费相对较高,加上外地的车险信息平台一般查不到车辆在上海的事故记录,所以就不会引起交强险次年的加费问题,看上去,异地投保倒似乎不失为一个省钱的好办法。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选择在异地投保车险,车主将很有可能会面对理赔繁琐甚至理赔困难的境地。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两难问题,上海车主们究竟应该如何抉择呢?

  省钱效应很明显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的消费水平是全国最高的,保费的基础费率水平也相对较高。相比之下,长三角相邻城市的车险保费基础费率则一般都低于上海,这就对上海车主产生了吸引力。那么,异地投保究竟能为上海车主节省多少保费呢?

  为此,记者特意进行了一番模拟测算。我们以中档价位的福特蒙迪欧精英型自动档轿车(售价16.5万元,2007年上牌)为例,分别选取上海、南京、杭州三地的车险报价进行比较。

  要注意的是,由于各保险公司的车险报价不一,且有些报价的伸缩幅度较大,为了使模拟测算价格尽可能靠近真实成交价,记者特意采用业内口碑较好、价格适中的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网上优惠报价作为测算依据。 

  

沪宁杭三地车险保费比较(单位:元)  

 

  

车辆损失险 

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以保额20万元计算) 

全车盗抢险(以16.5万元的买入价计算)

司机座位责任险(以保额5万元计算)

乘客座位责任险(以保额5万元/每座,共4座计算)

不计免赔率特约险(车损+三者+人员)

总计

  

上海

1781 

709

432

127

337

422

3808

南京 

1680

706

411

118

325

423

3663

杭州 

1578

707

403

122

323

412

3545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主要险种的报价基本上都呈现出上海>南京>杭州的局面。总价上,南京和杭州的报价分别比上海的报价便宜145元(3.96%)和263元(7.42%),其中最重要的车损险,南京的报价比上海便宜约6%,而杭州报价更是便宜将近13%,省钱效果非常明显。

  要注意的是,这是在不计入其他附加险的情况下的测算结果,而且还是中档家用车型,并且选择了中等偏低的保额。如果我们算上附加险,换一辆高档车,再选择较高保额的话,那异地投保的省钱效果将会更加突出。

  不过对上海车主来说,除了能为自己切实节省保费支出外,异地投保还有一个隐蔽的好处。根据交强险费率浮动办法,机动车上一年度的交通违章情况,将影响到次年的交强险保费水平。同时,上海车险联合信息平台实行交强险费率双挂钩制度,并将商业三责险纳入平台,实行费率浮动。而车损险也会根据过去的理赔记录决定是否增减保费。对于车主而言,虽然保险已经成为他们规避车辆行驶风险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保费增加又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由于我国目前的机动车违章数据还未实现跨省联网共享,也就是说,如果上海的车主选择一家保险公司的江苏或者浙江分公司投保的话,由于当地的车险信息平台查不到车辆在上海的事故记录,所以就不会影响次年的保费计算标准。因此对于那些经常容易吃罚单的上海车主来说,异地投保还将为自己省下一笔可观的惩罚性保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目前已实施《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照理说,发生在上海的不涉及人员伤亡的小型交通事故的处理和理赔速度应该会更快才对,但由于一旦进入“快速处理”程序,警察将不到现场,而一旦遇到个胡搅蛮缠的对方司机,在没有交警作证的情况下,事故责任认定和理赔将会反而变得更加麻烦。但如果选择异地投保的话,因为外地保险公司不接受上海所实施的快速处理办法,上海的警察将不得不到现场,所以反而会加速理赔速度。

  理赔起来有点烦

  当然,机动车异地投保看似好处多多,但凡事都有两面,理赔不便即是异地投保的另一面。

  首先,如果你的交强险依然在上海本地投保,而为了获得种种实惠,商业车险则选择在外地的另一家保险公司投保的话,就将面临极其麻烦的理赔困境。这是因为,车辆肇事给第三者带来损害时,一般按照先交强险后商业车险的顺序进行理赔,如果车辆不在一家保险公司投保,就得等待两家保险公司勘察现场;如果给第三者带来损害,还要等投保交强险的公司理赔之后,再到投保商业车险的公司办理相关手续。这种情况下,不仅要准备两份理赔的相关手续,有时候还需要在两家保险公司之间来回跑,理赔周期也可能延长。 

  那么,如果上海车主不改变保险公司,而只是换一个外地分公司投保商业车险的话,是不是就能规避理赔麻烦的问题呢?

  据记者了解,人保、平安、太保等拥有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都已开通了全国通赔业务。因此从理论上说,车主在异地进行保险理赔,只要就近选择公司任一通赔网点,均可以享受查勘定损、接受索赔单证、支付保险赔款及垫付抢救费用等服务。

  然而事实上,即使是同一保险公司内的不同分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多过合作,不少分公司宁可提高查勘成本,委托公估公司查勘事故车辆,也不愿与兄弟公司展开业务联系。记者致电某保险公司咨询车险业务时,受理人员就反复向记者传达了异地投保“理赔不便,得不偿失”的观点,而当记者表示希望了解杭州等周边省市的车险报价时,该人员冷冷地表示他们并不清楚其他分公司的报价和运营情况。车险市场竞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而且即使同一家保险公司的异地网点愿意履行代勘察的程序,上海车主在上海本地发生交通事故后,出险的查勘、理赔、领款等流程也必须通过保单所在分公司办理,而无法直接转交该保险公司的上海分公司。这种时候,上海车主将不得不为了理赔而往返于上海与外地之间,在这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以及来回的路费可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另外,由于上海周边省市同样正在建设车险平台,因而车辆要继续规避保费上涨的问题,就必须选择不断更换投保地。可以想象的是,选择异地投保的上海车主将极可能会面临需要每年不停地在江苏和浙江两省间隔投保,这对车主来说,无疑是一件更麻烦的事。

  由此可见,是否选择车险异地投保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单的归纳为车主更倾向于省钱费事还是费钱省事的问题。要买到便宜的车险,必然会在需要理赔时多花精力,而想要轻松理赔,就必须要承受得起上海较高的车险保费。

  如何取舍,只能因人而异。对于工作繁忙,时间宝贵,收入较高的车主来说,异地投保显然得不偿失,因为奔波于异地理赔的这点时间里,他们可以产生远比节省下的保费更多的财富。而对于收入较低的,尤其是经常容易被违章扣分的车主来说,异地投保所节省下的真金白银的实惠可能更让人动心吧。

  理赔有望区域联动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长三角道路交通网的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上海人选择自驾车出游长三角,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地,车辆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异地车辆出险赔案也在与日俱增,而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异地投保的日渐兴盛,并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由此可见,异地投保已不再只是车主的个人利益行为,而是关系到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对此,有专家认为,车险业务大规模流动,会给地区保险市场的经营造成较大波动,影响保险公司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库。

  由于大部分异地投保的车辆都是换地不换公司,还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各分公司之间业务矛盾。据悉,同一保险的分公司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有点不和谐不顺畅,业务竞争和服务合作哪一面应该占主导,保险公司自身很难摆正位置。因此,专家认为,保证车险市场有序竞争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实现区域平台的联动,例如通过统一的长三角地区车险平台运作形式和费率浮动标准,加快各省市车险信息平台的衔接,形成稳定的风险管理区域。

  可喜的是,就在前不久,由江苏保监局牵头,江、浙、沪、甬(宁波)4地保监局产险处和行业协会的秘书长聚集南京,商议共同建立长三角快速理赔中心和车险信息平台,以此来突破区域限制,实现长三角车险通赔通付的梦想。

  据悉,推行沪、苏、浙长三角地区产险通赔通付,将以5000元以下财产损失的道路交通事故先行试点,实施的地域范围以地级市以上为限。

  而据出席此次会议的相关人士日前透露,保监会将要求已具备通赔条件的公司进行调研,尽快形成通赔制度的基本方案,争取6月底之前形成通赔统一的标准。

  由此可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异地投保理赔难的问题将会逐渐得到解决,上海车主选择异地投保将不但能获得“实惠”,还能获得“便利”。

  来源:《理财周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