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人09年理财秘诀:保险和投资都需要
2009-01-15

  在我国, 80后,70后,60后是非常不同的三个群体。由于改革开放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施行,80后作为中国第一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人群,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消费欲望膨胀,而70后、60后由于早年生活艰难,都非常善于节约和储蓄,三代人的理财观念和模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在同样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下的2009年,他们会有不同的理财需要,也有不同的故事和打算。

  【案例一】80后新建家庭:配置保险和控制消费并进

  章瑞琳是一个“80后”女孩,2006年毕业后在广州政府机构任职,2008年底刚结婚,先生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依靠双方父母的部分资助和贷款,他们买了一套70平米的小户型住房,市值70万元;有现金和活期存款1万元,定期存款2万元,开放式基金投资5万元。小章年收入9万元,先生年收入8万元,每月日常生活支出4000元,每月房贷供款3000元。因为新婚,他们经常外出就餐、购物和娱乐,每月都花销在5000元左右,所以常常捉襟见肘,于是小章意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

  【目标分析】

  1、2年内购车

  2、3年内要小孩

  3、5年内换房

  4、家庭保障保险配置

  【理财规划】

  一、保险规划:

  小章夫妻收入较稳定,可承受力强,有基本的社会医疗保险,配置保险产品时优先考虑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险,适度考虑储蓄分红险种和定期寿险。推荐保险组合如下:

  1、考虑到基本社会医疗险的补充不足,应投保大病和健康医疗保险,以便能应对重大疾病带来的风险。

  2、搭配适当额度的意外险,增强被保险人对突发事件的保障。

  3、尽早购买养老保险产品,当前处于低利率时期,购买时可选择红利型产品。每年保费支出2万元,可从每月外出就餐购物等消费中节省一些来支付保费。

  二、投资规划:

  1、适当削减开支,每月支出总额控制在8000元内,保留三个月支出额度,其中活期存款1万元,货币市场基金1万元作为备用金,取出定期存款的2万元进行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

  2、2年内购买辆10万元的小车,可采用全额付款或贷款购买的方式,但购车后每月支出将增加,如工资稳步上涨,则不会造成家庭收支的压力。

  3、小章为风险偏好型客户,但考虑到购房资金累积时间较短,根据市场状况,可以选择投资股票型或配置型基金,在初始投资5万元的基础上,每月定额投资3000元,按年收益10%来计算,5年后可积累31.5万元。可在5年后顺利支付第二套房产的首付款。

  【案例二】70后金融高收入人士:需要加强学习和减少高风险资产配置应对金融危机

  生逢70年代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老得可以做“70年代”的怀旧专题了,更可怕的是,他们发现,本该40岁以后才有的中年危机,提前到来了。

  “70后”的周周是个赚钱高手。他供职于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年收入超过7位数,所管理的基金几年来业绩始终名列前茅,但去年市场的萎靡让身处投资领域的周周感受到了瑟瑟寒风。

  生活中,周周出差用的旅行箱是花29块钱买的,戴的手表却是价值8、9万元的瑞士名表“劳力士”。 太太喜欢买些“小东小西”。过着潇洒的两人生活。 

  “周周消费三定律”:第一定律,购买可以增值的商品,比如劳力士和钻戒;第二定律,购买必须买的东西,比如水、电;第三定律,购买价格和价值成正比的商品。

  周周认为:有钱人之所以有钱,就在于他们明白金钱增长和花费的差别。他们最喜欢购买能增值的资产,比如绩优股,而不是购买随着时间流逝而贬值的奢侈品。他们拥有自己的生意,或者是所在公司的资产合伙人,他们拥有自己的房产,延迟短期的享受,追求长期的财务保障。简单来说,有钱人在花钱的时候也在寻找赚钱的机会。

  前几年上海房市一片萧条时,他买入上海一处楼盘自住;前年,周周在广州买了1套房,很短时间房价就翻了一倍,但随后楼市从高位下跌了90%。 

  在低利率、流动性泛滥、人民币持续升值、各类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的环境中,投资无疑是理性的选择,无论是投资股市还是楼市。问题的关键是,投资者需要对投资风险,特别是选择的投资品种是否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有正确的判断。此外,还需要对经济环境和投资标的有充分认识。

  基金管理的压力,资产的缩水,让70后的周周倍感危机,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呢?

  【理财建议】

  1、身处投资领域的周周具有极强的投资能力,在资本市场虽出现困境,但特殊行业的压力,是作为职业投资人所必然要承受的。寒冬中的周周不妨去放松心情,学学心理学、国学、营养学等修身养性的课程,或者培养些琴棋书画等爱好,消除金融海啸中的超强负荷。在职教育深造充电也是不错的选择。

  2、高收入带来了潇洒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资产曾经的高增长和严重缩水带来了家庭未来的不确知。周周的资产除了熟悉的金融投资市场和房产市场,亦应有相当资产配置在无风险或低风险的存款、国债、保险产品中。运用保险的保障功能,为自己及家庭构筑高额的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障,并购买充足的养老保险产品,以应对任何风险下的家庭资产安全,保障生活的品质。

  3、早生宝宝。70后的周周已到了生儿育女的年龄,孩子的成长亦会给家庭带来欢乐。高资产的周周家庭为孩子尽早拨备一笔并非难事,切记的是将教育资金放在相对安全的投资领域,时间刚性、费用钢性的教育费用专户进行管理。

  【案例三】一位60后中年教师的理财方案:给自己打理养老帐户和给儿子存钱比应对危机更关键                      

  40岁的叶老师在广州一所重点中学任教,丈夫是企业中层管理者,今年43岁,夫妻俩参加工作十多年,攒下了近40万元的存款。16岁的儿子刚上高中,一家三口居住在市郊高档社区花园洋房里。价值80余万元的住房,按揭月供3000元;家庭生活费用每月2500元,子女教育费用1000元;每月的医疗费用差不多200元左右,月度总支出6700元,月度节余5300元左右。

  因为多年的积蓄存款将全部投入到子女教育中,一直生活小康的夫妻俩,突然感到压力有点大了。面临家庭财务困惑,叶老师希望理财师能支支招。

  【目标分析】

  1、儿子今后的目标是进入一所国外的大学进行深造。

  2、筹备养老金,拥享金色晚年。

  3、尽早偿还全部房屋贷款。

  【理财规划】

  叶老师一家处于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金、养老金、购房资金的妥善安排和积累时间高度重叠,在金融资产配置中,只有低收益的银行存款,考虑到人到中年,应适当配置中低风险的金融理财产品,只有进行资产的合理配置,通过平衡、组合、持续的投资才能兼顾实现各个理财目标。

  叶老师有着稳定的月收入,还常常不定期地为一些杂志专栏写稿,有较为固定的稿费收入,这笔费用每年大约在2万元左右。

  首先,叶老师可将2000元用作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即每个月固定时间投入固定金额购买自己选定的基金),如每月购买2000元的债券和配置型基金,按7%的年投资收益长期坚持,积少成多,20年后,有望变身为100万元的存款,为夫妻俩退休后作养老金准备。

  其次,叶老师一家目前最大的开销仍是房屋月供,她也一直在考虑是否应该提前还款。在目前的利率水平下,综合考虑通货膨胀率后,建议不要提前还贷。叶老师夫妇可充分利用公积金贷款利率的优惠条件,将部分商业性贷款转为利率更优的公积金贷款,这样,每月可节省几百元的开支。

  在购买保险方面,目前叶老师夫妻俩除了单位的“三险一金”外,没购买任何商业保险。作为家庭经济支柱,叶老师夫妇更应该考虑买保险,尤其要购买重大疾病险、健康和意外保险、定期寿险,并适当配置分红型养老产品。年保费支出可以考虑以叶老师的撰稿收入支付。

  至于儿子的出国留学金积累,因为只有三年时间,并且教育金具有使用时间和投入金额弹性不大的特性。因此,建议将存款的35万元作初始留学金投资,将月节余中1000元作基金定投,3年后,以6%年均收益计,可以累积45万元,基本满足留学所需。

  从叶先生家庭的资产储备,孩子出国留学会造成资金的紧张,建议拟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应提早了解拟留学国家的学费、生活费、学制年限等相关信息,以便尽早选择最适合自己家庭的留学方式和理财方式,也可考虑以房养学、技术移民,等等。

  版权声明:此文系深圳市君融财富管理研究院专供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稿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与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文章版权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未经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此版权声明者,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