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个人客户>财富管理> 百姓多元理财故事:家庭资金“中央集权制”管理
百姓多元理财故事:家庭资金“中央集权制”管理
时间:2009-09-09来源:字体:

  李梧桐,30多岁,1999年毕业于一所知名的财经院校,而早在1995年已经是“股民”队伍中的一分子。他现在一家金融机构的财务总监,同时也是他是家里的“中央银行”,是真正的CFO,他在家中对各方面资金也完全实行流程化管理,力求实现家庭财务的全面均衡和增值。夫妻二人,外加双方父母,六个人的资金全归李梧桐一个掌控。全家六人都使用李梧桐名下的信用卡,所有的生活消费都是刷卡,还款也由李梧桐一个人管理。全家集中起来搞投资的钱,每个月他还给双方老人和老婆发月度财务报告。

  将家庭资金实行“中央集权制”式的管理的想法,是因为李梧桐觉得,理财理财,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筹集资金。如果资金量太少,投资收益的效果会比较差。自己前几年主要精力和财力都放在买房子上了,每月房贷还款支出比较多,没什么余钱可以用于搞其他投资理财,所以如果仅凭夫妻俩的工资去投资积累,很难见成效。而且如果能集中力量凑到一定额度的资产规模,就可以一下子跨过很多门槛,包括投资上享受规模效应带来的好处,享受到银行的各种贵宾服务。而父母的理财意识比较差,也不太懂投资理财。所以父母和他,一个是有钱没出处,一个是有能力没钱,正好互补。所以,有次在饭桌上,李梧桐正式向父母提出把积蓄拿一部分出来由他来管理,同时也极力保证自己会注意风险。 

  2006年7月,李梧桐获得了来自父母的第一笔“融资款”5万元,全部买入上投摩根中国优势股票型基金。两个月后,李梧桐又说服了妻子,获得了来自岳父岳母的“融资款”5万元,同样买入一些股票型基金。2006年底,他又获得了父母给的3万元“委托理财款”,买入一只债券型基金。从此正式正为家庭资金“中央集权制”的掌舵人。

  活用信用卡,让银行为自己打工

  李梧桐觉得理财的资金一定不能只利用自有的资金运作,还要充分利用银行等‘他人’资金,要让银行的钱为自己打工。同时,如果想要理好财,一定要注意资金的时间价值,要把资金使用的时间成本降到最低,从而可以相对提升资金的收益水平。

  正是基于这两点考量,李梧桐选择了信用卡,这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金融工具,来为自己“赚钱”。 而信用卡理财的优点非常突出,它可以让你的资金使用情况更加明晰,更加有计划性,还可以帮助你节约时间,利用“免息期”来打个资金使用的“时间差”,并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金,日常因为不用现金消费而留存下来的资金可以用作钱生钱,以及买一些货币市场基金,赚取收益。还可以帮助你记录每一笔消费,让你看到自己的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当然50~56天的免息期,更可以帮你留存出日常的收入去做投资和理财。通常,李梧桐钱包里的现金都在500元左右。

  如今他手上已经有了八张不同的信用卡,其中一张专门给父母用,一张给岳父母用,其他两夫妇用,由李梧桐统一核算支出和还款。8张信用卡的好处在于不仅解决了自己日常的流动性支付需求问题,从而把自己和爱人的工资收入都可以先拿去投资理财,获取一定的收益。同时也从银行方面获得了一些直接来源于信用卡消费的好处。毕竟,平常事无巨细都刷卡的李梧桐和家人,信用卡积分已经很不错了。况且,碰到公司里招待客人吃饭等场合,李梧桐也会用自己的信用卡来支付,然后凭发票回公司报销,这样也累积了不少积分。三个电水壶,四个电风扇,一个无绳电话,一台收音机,一个手持吸尘器,一个小音响,两条蚕丝被……这些都是李梧桐的“开卡礼”和刷卡“积分礼”。甚至由于他自己常常外地出差,高额的航空险和意外险都是信用卡送的,银行“买单”,利用银行也算是李梧桐的精明之处了。

  利用小软件进行家庭现金管理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除了消费习惯的培养外,现金管理也是很重要的。现金管理做得好,可以让自己理财更轻松。”李梧桐每天都利用家庭理财小软件和网络银行配套,熟练地进行着自己的现金管理。

  基金、银行卡、现金、家庭其他资产,甚至包括固定资产和大宗物品,都被李梧桐放入了家庭理财软件中,家里买了哪些基金,情况怎么样;家里有哪些信用卡,又都处于什么状态;家里的活期存款、定期类存款怎么样;家里的房子、家电、电脑和其他大宗物品有哪些,都可以在软件中一目了然。

  每次信用卡账单寄来后,李梧桐还会根据账单把相应的情况输入这个电脑软件中。

  信用贷款,别样的好处

  用活了信用卡,李梧桐就开始打起了信用贷款的注意。“我一直说,理财千万不能只理自己的财,一定要用别人的钱,主要是银行的钱。”遵循着这个原理,李梧桐目前又开始打起了银行信用贷款的“主意”。

  他发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向客户提供不需要抵押或质押物的个人信用贷款,于是他抱着试试看也去申请了信用贷款。2007年11月中旬,银行通知李梧桐,他的30万元信用贷款已经批下来了,可以拿去用了。

  银行的信用贷款,利息是7.2%一年,这是贷款的利息成本。而目前市场的无风险收益型产品,比如含有打新股投资内容的债券型基金,年收益在13%~15%左右,这两者之间有6%~8%的收益差。等于说,只要跟银行借到一笔信用贷款,然后放到债券型基金上去,就可以获得接近10%的一个收益。我如果每年申请一个一年期的信用贷款,就可以让银行为我打工。李梧桐不仅这样想了,而且这样做了,当然家庭财富也细水长流起来。他认为,无论是使用信用卡,还是申请银行信用贷款,只要把握还钱的节奏,自己可使用的资金就会越来越多,信用记录也会越来越好。融资的途径也解决了。

  注重家庭资产配比

  在让银行充分为自己打工的同时,李梧桐也非常注重控制自己整个家庭的资产配置比例。

  作为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而言,让双方父母和自己进行“4+2”的联合理财,李梧桐认为是个不错的方法,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但在这样的联合理财模式下,家庭资产的风险控制上,应该更加严格一些,因为家里有老人,所以投资理财上不敢太冒进。

  他说:“按我自己的规划,是希望股票型、平衡型、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能够达到3:3:3:1的配比,就比较理想了。如果只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两个人理财,那我觉得可以配置为5:4:0:1的比例,可以激进一些,尽快赚取较多的投资收益。”

  当他有了这笔30万元的信用贷款后,打算把自己的基金投资比例调整为4:4:1:1。今后,如果还有可能,我还会再申请一些信用贷款,看看还有没有一些其他投资渠道,可以进行多元的理财。”

  李梧桐最后总结道:“总之,理财的资金,一定要防‘冻’,一定要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比如利用信用卡,比如买点货币市场基金,都是办法。理财的资金要让它流动起来,千万不能断掉成为‘死’钱。”

  以动制“冻”,方显理财奥妙。(故事来源:《理财周刊》总第337期,作者尹娟)